新语丝
老鬼和他的《血与铁》

潘屹

老鬼《血与铁》


  老鬼又出了一本新书——《血与铁》。 

  (老鬼的真名叫马波,我平时叫他马波。但是,为了
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这里还是叫他老鬼吧。) 

  我给老鬼挂电话,录音器里传出他的沉闷的声音:“
我出去了。”他签名售书去了,到了西安,又到了南京。
老鬼说,他的书得到了40岁以上的、有相同阅历的人的认
同。 

  他回来后,我们在甘家口见面。老鬼指着路旁的一辆
轿车说,今年夏天,他去了内蒙,在那里他和他的同伴立
下了这么大的一块石头,上边雕刻着:第二故乡。我说,
“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吧?”他说,“是。”这是老鬼
的风格。 

  今天,人们的眼睛习惯了时尚,社会焦点钟情於散发
着迷幻进口香水味道的风雅女士,和正在生成的或奶油或
典雅的绅士阶层,可是,老鬼给人的感觉还是一块粗糙而
又沉重的石头。他远离时尚。 

  “当你见到一块历经风雨、在沉默中终於崩发的石头
,感觉如何呢?”我问的是自己。老鬼递给我他的《血与
铁》说:“你还是先读读我的书吧。” 

  我们抄写的警句都一样 

  老鬼的书的风格,我也已经熟悉。记得十几年前,那
是在8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就已经写作了。新闻专
业的一些同学都帮助他抄写他的《血色黄昏》,我也是其
中之一。因为量大,我让我的妹妹也帮助做这件事,她写
不下去,给我退回来,说里边太粗太脏了。难怪,她没有
插过队,下过乡。我不一样,我经历过与老鬼相仿的磨练
的日子。 

  於是,我可以从容地拿过书,说,“三天就读完,然
后再谈。” 

  可是,这一次读老鬼的书,居然感到了异常的沉重。
他的每一段、每一章都让我去停顿,去想我的童年、少年
、青春时代。老鬼给我展示了一段历史,真实的。在这历
史里,我们每一个走过那段岁月的人都读到与发现了自己
。 

  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年代。老鬼是在中国的革命
英雄主义理想熏陶下长大的。《保尔·柯察金》、《董存
瑞》、《从小培养勇敢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
王若飞在狱中》、《红岩》、《牛虻》、《志愿军英雄传
》、《方志敏战斗的一生》、《古丽雅的道路》、《海鸥
》是他那一代看的电影与读的书。 

  其实,不只是他,我小老鬼10岁。我对老鬼说,这些
书也是我常看的。其实,也远不止我,远比我们年长的中
国外经贸部女部长吴仪,也说是读了《远离莫斯科的地方
》这本书,受到了苏联革命理想主义的熏陶,才走到了西
北,选择了石化业,并一生未婚。 

  甚至,我们抄写的革命烈士诗抄警句格言都一样。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於我们只有一次”;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什维克,一切——都是钢铁。
” 

  所以,拿到老鬼的书时,一切遥远了的往事又非常清
晰的浮现在脑子里。 

  他崇拜武松,武松不近女色 

  也为了这些“理想”,老鬼会不喜欢母亲的高跟鞋、
料子裤,不喜欢自己是作家杨沫的后代,不喜欢自己的姨
母白杨是个演员。也正像不喜欢《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
描写的是小资产阶级林道静而不是无产阶级或者革命军人
一样,老鬼渴望自己是一个革命者,一个英雄,一个战士
,他要把自己浇铸成铁。 

  他作出过许多英雄般的“壮举”:看了《怎样做一个
共产党员》,就伴着骷髅一起睡觉;看了《上甘岭》就尝
试喝泥水;他冒着危险去水库游泳;他周末步行70公里回
家。可笑荒唐吗?走过那个时代的人都可能从中发现自己
的影子。 

  至今,我也执拗地说这些并不荒谬。不合理在於当时
凝造的整个社会氛围,它让个人的人生错位。当老鬼与同
学们想去农村搞社会调查、被农民报告、让持枪的民兵包
围、被当成了美蒋特务时:当老鬼一篇歌颂狗的文章被视
为对其缺少阶级分析时,才让他感到由衷的困惑。 

  从童年走入少年、青年,开始长大,老鬼被性欲与异
性困惑。但是他的英雄主义思想,纯粹得不容他有一丝世
俗的观念,因此他孤立而走极端。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
一样,他认为性是肮脏的,甚至想要找到一种与春药相反
的药品来扼杀自己的人性。保尔有冬尼娅,牛虻还有琼玛
,可是老鬼只有崇拜武松,因为武松不近女色。 

  我们与老鬼都有过那样的时代,把最初青春的萌动视
为丑陋,视为小资产阶级的肮脏思想,视为见不得人。我
们一点也不知道,人也是自然界的一类,像所有的生物一
样,我们会适时生长,会含苞,会开花,会结果。我们不
知道。 

  有一首诗,很多人也许都记得:那是我们的年代/我
一说消灭法西斯/你回答自由属於人民/不知道在妈妈生
我们的壮举中/爸爸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把文革中干的坏事都写出来 

  不近女色扭曲了老鬼的个性。但是,“吃饱饭比想女
生更重要。”老鬼过不去另一个更大的难关,是饥饿。那
是1960年困难时期。老鬼的革命理想与坚强的意志终於在
姑姑家的一笼菜团子面前摧毁了。 

  老鬼说,吃是脑子里最经常盘旋的念头。於是,饿得
去偷。因为人还是人,离不开人的自然属性。 

  到了文化大革命,精神释放的老鬼,闯西藏,赴越南
,搞刀枪,蹲班房。他可以“大义灭亲”:捆绑姐姐,大
字报攻击父亲,揭发母亲,这些把老鬼真正变成了一个魔
鬼撒旦。不仅是老鬼,那个时代,把许多人人性中最邪恶
、最血腥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是
有革命的理论指导。 

  老鬼,给了我们那个时代最真切的画面。看到这一节
,我感到痛苦。当时大多数的青年人都参加了那个史无前
例的运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老鬼一样,有时是
个恶魔。 

  我刚接到《血与铁》时,老鬼对我说:不要强迫写,
要自己想写的时候再写。此时,我接到了来自美国的、我
与老鬼共同的朋友的一封信,对我谈老鬼:老鬼的真实在
於,他承认自己不完美,他把自己的弱点展示给其他人,
他恨把它藏起来,他要给大家一个真实。 

  老鬼自己说,“现在,写这段历史的人很多,却很少
看到当年迫害别人的人敢公开谈谈自己当初的想法、做法
,好象在有意无意地回避。写《血与铁》也是一个忏悔,
我基本上把自己在文革中所干的坏事都写了出来。”他以
自己的坦诚,毫无掩饰地给了我们一个时代真实翔实的纪
录:理想与残酷、美丽与丑恶、真诚与虚伪、狂热与自私
、坚强与软弱。这也需要至诚与至勇。 

  我曾认为老鬼偏执。他说,鲁迅说过,当人们要求开
一扇窗户的时候,并不能得到。但是如果要求开一扇门,
那么窗户就可开成了。我以为,他就是那个大声疾呼开门
的人。其实,他的目的,恰好是为了那个应该开的窗。可
是,事实是,不仅作为要开门者老鬼为房屋管理者所反感
,有时,为开门的大声呼唤甚至为需要窗户的人所倒目。


  老鬼们的下一代,青春如何? 

  老鬼的书是在美国就动笔写的。老鬼说,“在罗得岛
居住时,衣食无虑,与老婆孩子都团聚,却总也摆脱不了
孤独和寂寞。真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背景,混得
如何,发达或潦倒,那沉重的乡思总在冥冥中缭绕。看见
美国的每一样东西都不由自主地想中国有没有。美国被认
为是美的,这美对一个异乡人来说很悲哀。那么那么美,
却是人家的。所以我感觉:我们虽然得到了天空,却失去
了大地。” 

  於是,这种对比的强烈,让老鬼想起他走过的岁月,
他开始写《血与铁》 

  在抗战的动乱年代,杨沫写了《青春之歌》,那个年
代,青春尚可如歌。到了儿子老鬼这一代,青春滴滴如血
。老鬼儿子那一代呢? 

  现在,儿子在美国,生活得很幸福。每年夏天,老鬼
把他迎回中国,去游泳,去马术班,去内蒙古草原。老鬼
有点焦虑地说,儿子的汉语成了问题,管西红柿叫红红的
球,管肥肉叫胖子的肉,这影响了父子之间的交流。不仅
语言,儿子长大了,对父亲笔下的文字表达的世界可能更
有恍如隔世、天方夜谭之感。 

  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此应值得庆贺。可是,
话说回来,如此以往,谁又去读老鬼的书呢? 

  我还记得他第一本书,《血色黄昏》(老鬼的书都与
血相关)完成出版时。他来到我的报社,给我送来了《血
色黄昏》,那本书在报社的年轻人中传看,再也没有回到
过我的手中。 

  第一本书没有回来,拿走它的是一些年龄远比我小的
年轻人,那时他们拿走它,可能是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陪
伴他们。没有电脑、没有迪厅,没有健身房没有保龄球也
没有高尔夫。但是,今天陪伴青年人的东西太多了,因此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年轻人愿意读这样的书。 

(《华声》)

回到“书评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