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东南大学郭雷教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明显存在完成人捆绑现象

  作者:paperdusk

  东南大学郭雷教授牵头申报的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复杂非线性系
统分析与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人员捆绑现象。

  第二完成人曹进德和其他三位完成人郭雷、孙长银、冯纯伯在SCI、EI、
ISTP以至于CNKI四个库中都没有合作论文。另外,从研究方向上,曹进德搞的是
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和其他三人相差很大。课题组成员纯属捆绑。

  曹进德的论文比较多,引用率也很高,他一个人的SCI他引就达2000次左右。
如果不捆进曹进德的话,项目的硬指标会很低。但捆进曹进德是绝对不应该的。
总不能从未合作的人随便搭配一下就可以报奖吧。

  另外,所申报的项目名称也太大,已经大得没有意义。控制理论的全部内容
就是“分析与控制”,科学研究的主体就是“理论和方法”。所以这些词等于什
么都没有说。任何人所做的工作都应该是非常具体的。该名称根本不是个项目名
称,而是一个学科名称。

  他们2007年就申报的项目名称为“复杂动态系统的分析与鲁棒控制”。该名
称从具体程度上远比今年的好。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完成人没有任何变化,怎么
项目名称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仅一年的时间究竟能做多少工作,把题目变的如
此之大?

  再有,一个项目的创新点应该实实在在说明项目做了什么工作,而该项目的
创新点却满是吹嘘之词。为什么不能朴实一些呢?

  附录:网上公示的项目简介
(http://168.160.153.132/xmfb/XMView.aspx?XM_ID=20082152 )
  项目名称:	复杂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推荐单位:	教育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自动化系统理论领域。 
  含不确定性、随机性以及时滞等特性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
这类“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分析与控制理论自九十年代以来成为国际控制科
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本项目历时十七年,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复杂非线性动
态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等共性基础理论问题。 
  1)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了基于偏差补偿的无偏参数估计和建模方
法,被国际控制界命名为BFLS方法;提出了基于时频混杂算子和凸优化算法的耗
散性分析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控制界的不确定系统建模与分析难题。2)针对
非线性随机系统,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优化和高维空间约束泛函算子的两类建模、
控制和估计方法,形成了非高斯系统分布控制理论和熵优化理论体系。3)提出
了含不确定性、随机性和耦合动态的非光滑网络时滞系统建模方法;提出并证明
了稳定性、周期性、吸引域和不变集的保守性最小的动力学分析判据;在国际上
率先建立了多维非线性时滞网络系统参数识别、自适应同步和混沌同步的理论体
系。 
  本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2篇,其中SCI收录202篇,EI收录197篇,
ISTP收录49篇。论著引用总数达4249次,其中SCI他引2533次;论著被来自美国、
英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573名学者在82种SCI国际期刊上正面评述和引用,单篇
最高引用196次。一篇论文被Nature杂志专辑撰文高度评价,一篇论文2006年被
SCI机构评为全球本领域唯一一篇热点论文(Hot Paper),二篇论文被科技部机
构评为"首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 
  本项目不仅取得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理论成果,且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工程
实践,已经在机载微波遥感运动补偿技术和深空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技术等领域
得到成功应用,对推动自动化系统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
成果获2007年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自然科
学类)一等奖。 
  主要发现点:	本项目对含不确定性、随机性及时滞特性的非线性动
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点均属自动化系统理论领域(代码:5151010)。 
  A)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分析与控制([1,4,5,10])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偏差补偿的无偏、一致最小二乘方法,成功解决了
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参数估计和建模问题,被国际控制界广泛引用并命名
为BFLS方法。首次提出了基于时频混杂算子和基于凸集优化的无源性和耗散性分
析方法,克服了Lyapunov系统分析理论依赖于内部确定性模型的理论难题。 
  针对含非线性、不确定性、未知参数和各类干扰噪声的动态系统,设计了符
号跟随、逻辑切换的准则并融入微分几何以及泛函变换等工具,提出了鲁棒、变
结构、自适应以及多目标混合优化的控制和滤波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只适用于
非线性确定性系统的理论瓶颈。提出的鲁棒控制器降阶和简化方法解决了应用中
系统结构复杂、计算量大的难题。多目标优化滤波方法在我国机载微波实时成像
运动补偿系统得到成功应用。 
  B)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分析与控制([3,6,8])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基于随机统计信息的反馈控制、估计及故障检测理论和
方法,形成了一套针对非线性非高斯系统的随机分布控制理论体系,拓展了传统
的随机系统反馈控制理论。克服了长期以来传统随机控制理论仅适用于高斯系统、
反馈依赖于系统输出确定量测值的局限性。 
  首次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基于约束泛函算子的两类随机分布控制建模方法,
提出了多维随机系统混合概率和混合熵的概念,通过无穷维分布参数系统的泛函
变换,提出了一套保证稳定性、收敛性、鲁棒性和跟踪性能的随机分布控制和估
计方法,创建了混合熵优化的理论方法。非高斯随机滤波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深空
探测器自主天文导航系统设计,解决了传统导航方法精度差且发散的问题。 
  C)非线性时滞系统的分析与控制([2,7,9]) 
  建立了变时滞、变参数、非光滑、耦合且对参数和噪声鲁棒的一系列非线性
时滞网络系统模型;构造了新型非光滑分析和拓扑变换工具,提出并证明了稳定
性、周期性、点耗散性、吸引域和不变集的动力学分析准则,得到了计算量和保
守性最小的分析判据,解决了国际上公认的若干非线性时滞系统约束优化和多目
标优化难题。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参数未知且动态耦合的多维非线性时滞网络系统的建模
和参数识别方法;提出了广义Q-S (滞、期望、完全)时变同步的概念,提出了一
系列异维网络系统自适应同步和超混沌同步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建立了在国际上
具有重要影响的异维网络系统时变广义同步的理论框架,解决了保密通信应用中
仅限于同维同步和恒同同步的理论瓶颈问题,该项工作被美国Nature杂志专辑撰
文高度评价。 
  主要完成人:	
  1.	郭雷
  对主要发现点一、二、三做出了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
量的80%。
  1)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提出了基于凸优化的鲁棒多目标优化控制和估
计方法,提出了鲁棒控制器降阶和简化方法;
  2)针对非线性随机系统,提出了基于输出统计信息的随机分布结构控制/估
计/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形成了随机分布控制理论的研究体系;
  3)提出了一类含非线性、时滞特性的复杂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耗散控
制方法。
  主持了多目标优化滤波和随机非高斯滤波方法导航等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实
践中的理论瓶颈问题。
  2.	曹进德
  对主要发现点一、三做出了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量的
80%。
  1)提出了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新型稳定性分析判据;
  2)提出了时滞网络系统的新型建模方法,建立了系列变时滞、非自治、激
活函数无界、非光滑、非单调的多种时滞动力学系统模型,提出了保守性与计算
量最小的新型动力学分析判据。建立了广义Q-S时变同步的研究框架,提出了多
维时滞网络系统参数识别、自适应同步和混沌同步的方法。
  3.	孙长银
  对主要发现点二、三做出了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量的
80%。
  1)提出了一种非线性时滞神经网络系统新型建模方法,提出了若干时滞神
经网络系统的新型稳定性、周期性和耗散性分析判据;
  2)提出了一种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复杂非线性系统模型构建方法。
  4.	冯纯伯
  对主要发现点一、三做出了贡献。投入该项研究的工作量约占本人工作量的
70%。 
  1)提出并发展了基于偏差补偿的无偏参数估计和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系列
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变结构、自适应控制设计方法;
  2)提出了时滞神经网络系统的新型分析判据以及针对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
络优化方法。

(XYS2008053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